高二学生董炜隽,最近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并作为中国队的正式选手参加国际评奖,获国际金牌,这是广州市第一块APIO国际金牌。记者获悉,董炜隽已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全国所有高校的保送资格,他最终选择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计算机专业学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实习生陈喆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游戏是他迈向编程的第一步
广州市第六中学的高二学生董炜隽,在2017年5月参加了第11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APIO),荣获中国赛区金牌,并作为中国队的正式选手参加国际评奖,获国际金牌,这是广州市第一块APIO国际金牌。2017年,他已获得全国信息学冬令营金牌、全国信息学精英赛金牌等多块金牌,实现中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大满贯。
据董炜隽的指导老师介绍,全国参加全国青年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并获得金牌的学生今年有60多名,但只有前50名能入选国家集训队,入选集训队的学生有机会被选为国家队队员参加国际竞赛。今年广东有3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而董炜隽是唯一一名广州中学生。
一头利落的短发和一副黑框眼镜,董炜隽的形象符合大部分人对“理工学霸”的想象。但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成绩并不拔尖,在信息学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兴趣。“小时候我很爱玩电脑游戏,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看我对电脑这么感兴趣,在奥数竞赛中也获过奖,就鼓励我加入学校的信息学竞赛小组,学习信息学方面的知识。”就这样,电脑游戏成了他迈向电脑编程的第一步。
董炜隽从初一加入信息学竞赛小组并开始学习电脑编程的相关知识,由那时开始他就定下目标:要在APIO和NOI等竞赛中获得好的名次。他为此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平日里除了上课和适当娱乐以外,基本都把心思放在电脑编程上。由于周末竞赛小组要上课、培训,平时的课余时间他也会继续钻研信息学方面的问题。这条旁人看来艰难而枯燥的道路,董炜隽坚持走了5年之久。
两场考试考了10小时
“不只是别人,我也觉得信息学竞赛这条路并不好走。”董炜隽腼腆地笑道。他认为,信息学竞赛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他说:“信息学主要与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挂钩,学科的交叉对学生的脑力是一种考验。此外体力也会消耗很多,7月我参加的NOI2017,共有两场考试,每场考试5个小时,从上午8点一直考到中午1点。而且中途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选手很容易会有心理压力,信息学竞赛可以算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竞赛了。”为了应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活动,董炜隽经常会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
今年7月,董炜隽参加NOI2017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清华大学。事实上,在更早以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清华大学的“绿卡”,他读高一时参加过清华信息学体验营,并在200多名成员中脱颖而出,与清华签了无条件一本约(即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就读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