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全国双创周成都主会场,中国城市双创观察课题组在“众创空间升级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城市双创观察·成都》。这是首次从双创的角度来观察一个城市的书籍。
《中国城市双创观察·成都》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对成都的文化特征、双创态势、社会环境、典型案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围绕双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考察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制度和文化的演进,从不同的视角描绘成都双创特点,探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活力与变革。
“希望这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能够对成都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推进创新创业有所助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在序言如是表示。
作为一座创新创业之城,成都近年推出了“创业天府”等一系列助力双创的具体行动,通过政策松绑优化投资环境,与东部地区实现创业创新资源区位互补、错位发展,成为西部创业创新的标杆。
(关注和购买此书前往:淘宝 京东商城)
今年,全国双创进入“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开局之年,全国双创周将主会场选择在成都,也是对成都双创发展的一个肯定。
“通过这本书,可以读懂成都双创为什么?!”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管理处副处长孙启新介绍说,这本书本书从构思到完成历时一年时间,这期间梳理了成都几乎所有双创相关的政策文件,走访创业服务机构30 余家,深入访谈创业者50 余人,面向创业者发放问卷356 份,收回有效问卷300 份,对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综合多方面调研结果编撰成书。
双创数据里的科技成都
《中国城市双创观察成都》以详实的数据,向大众描述了成都创新创业发展的多个侧面。
数据显示,2017 年成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46.4 万家,同比增长42%,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 倍以上;在创业服务方面,成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200家,进入全国前10。
另外,成都独具特色“创业天府行动”、全国首创的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更为成都的双创开拓了广阔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并不像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是一个餐饮休闲产业发达、安逸的城市,得益于双创的积极推动,成都技术创新实力在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成都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473 家,同比增长1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374.77 亿元,同比增长11.8%。新潮传媒、极米科技、天象互动等31 家准独角兽企业充满活力、快速成长。
与此相适应,成都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备受国际赞誉。成都被欧洲通讯社评价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1139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033 件,同比增长19.1%,高出全国4.9 个百分点。
良好的双创氛围和营商环境,也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的项目。截至2018年6 月底,成都的校院企地已达成签约项目260 余个,投资额超过2000 亿元;
为什么是成都?
《中国城市双创观察·成都》还揭示了诸多“成都特色”的举措和经验。2016 年4 月,成都正式发布《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 版》。在该文件指导下,成都大量引入高质量人才和项目,搭建独具特色的孵化平台和体系,取得积极的成效。
孵化平台方面,以科创通和菁蓉汇等创新孵化平台,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孵化平台。
截至2018年6 月底,成都的校院企地引聚超过10000 名高水平人才,包括5名诺贝尔奖得主,60余位国内外院士;与超过200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等。
与此同时,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及成都信息大学等52 所高校,每年培育30 万大学毕业生,使得成都成为了历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重镇。一批批著名的IT 公司都把自己的研发中心放到了成都。在高新南区,有IBM、腾讯、完美世界等企业入驻。在高新西区,亦有华为、富士康心宇和TCL 等企业的研发中心。
大量人才到来,“蓉漂”一词随之而生并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北漂”遥相呼应。为了提升外来人才的归属感,2017 年成都市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为“蓉漂人才日”。从2017 年7 月19 日至2018 年4月26日,新政实施9 个月左右,成都累计人才落户17.62 万人。
在成都双创人群当中,聪明能干的“川妹纸”——女性创业成为独特一景。据《成都市女性创业蓝皮书》,截至2017 年12 月底,成都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92.9 万户,其中由女性担任法人代表的市场主体18.98 万户,有女性担任股东的市场主体80.35 万户,占比约为41.65%。
按照公开数据,2017 年成都常住人口为1604.47 万,即成都每约8.3 人拥有一个市场主体,其中成都女性约每10 人就有1 人担任市场主体的股东。10 名成都女性中就有一人在创业!
这意味着,如果将18 岁以下未成年女性和55 岁以上的退休女士排除,女性创业的比例会更高。”
除了大量的数据和成都双创特色,《中国城市双创观察·成都》还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整理了数十个成都企业家、创业者的成长故事、发展经验和创业感悟,等等,展示了一个个普通个体通过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生动乐章。
除此,概书还披露了300 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孵化载体名录、活跃机构名录,等等。
“这是一本具备了一定科学性和哲学性的书。它并未就双创而论双创,而是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社会、企业、产业、政府、科技、创业者等众多角度论述了双创与成都的互动,使用统计分析、现场访谈、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哲学思辨、系统理论等多种方法论述了双创与成都的因果,非常值得一读。” 孙启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