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天气预报
虚拟教研室试点来了 协作共享跨越时空山海
时间:2021-07-20 来源:百姓资讯网

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的通知》,受到各地高校关注。虚拟教研室是什么?它和传统教研室有何不同?未来如何更好建设虚拟教研室?近期,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电路原理”相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负责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智能+”时代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

《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的通知》指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不少受访教师认为,虚拟教研室不同于传统教研室,有利于开阔视野,弥补传统教研方式的不足。教研室一般指校内同一门课程或者同一类课程教师构成的基层教学组织。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的出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日益增加。

对于虚拟教研室的实践,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先期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自2013年起,电机系电路原理课程开展了网络在线课程,并无偿将慕课资源共享给南京大学、青海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学校,带动这些学校共同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形成基于在线技术的跨校协作教研。

此后,作为牵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清华大学在线教学/融合式教学专家指导组组长、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于歆杰还建立了“电路虚拟教研室”、“电路教师之家”等兴趣群,吸引了各地高校电路原理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群内提出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分享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并就相关课题展开讨论。

在今年2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今年将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题,着力在打造质量标杆、强化教学管理、推进专业认证三个方面下功夫,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走向深入。在谈到强化教学管理时,吴岩进一步指出,要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带动各地高校教师进行基于在线技术的跨校协作,正是基于“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新探索,一定程度上是对虚拟教研室先行先试。

以共享助力教育公平

“我们为什么很早就开始做这个事了呢?”于歆杰谈及了一段往事。

“你们的故事讲得这么好,你们的探索听上去确实很精彩,可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不上,只有欣赏的份。”2012年,于歆杰在其他学校做报告分享电路原理课程改革经验时,有听众向他提出了疑问。于歆杰意识到,清华大学要做的不仅仅是分享自己的经验,也要更加注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合作,才能真正对他人产生影响和帮助。于是,2013年开始,他借助慕课资源,将其无偿共享给一些高校老师,并直接到各校实地听课考察,结合不同学校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于歆杰看来,做慕课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推进教育公平。线上慕课资源不仅可以用来服务社会学习者,也可以很好地开展教学改革,一方面是改善清华自身的课程治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其他学校创新教学方式。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贵州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陈燕秀是最早加入跨校合作的教师之一,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她真切体会到跨校教研给学校和学生们带来的益处。陈燕秀说,一开始使用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慕课资源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太难了,跟不上。为此,陈燕秀在使用清华大学慕课资源的同时,又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和针对性教学资源。

以交流激发灵感火花

“自己学校老师讨论的话,思路和教学方式趋同性多,不同学校的话,不同老师有完全不一样思路。”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路”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刘洪臣说。

据国家级一流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教授张强介绍,学校内部的教研室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会就提高教学质量等议题进行研讨。在校外不同学校之间也会不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微信群、线上会议等网络载体进行,就电路原理这门课程切磋交流。“通过与校外同行交流,常常会收获新的灵感和思路,从而打破思维的局限。”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负责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姚缨英认为,当前提出的虚拟教研室,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教研方式,体现了多样性,接触的老师比校内人员更为广泛,层次也更为丰富,无论是教学、教材、方法、工具还是教改,其供和需的诉求更加丰富,遇到具体问题,容易集思广